一腳踩剎車的同時,另一只腳踩油門?其實在競技領域有大規模的采用,甚至是必須要會的一種駕駛技巧。這個后文說。
放到日常駕車的場景。為什麼很少用?也不推薦用?一是:沒必要。畢竟,過日子,不用爭每一個彎道的0.01秒。二是:在沒有系統訓練的情況下,會帶來一定隱患。
最大的隱患是會對駕駛者造成一定的操作混淆。從駕校出來以后一直的肌肉記憶就是單腳操作。忽然間換到雙腳,會在某些時刻出現駕駛者自己都沒感知到的選擇障礙。
新習慣,如果在主動意識的控制前提下可以不出錯。但是開車更多的時間是靠的潛意識和肌肉記憶。在緊急情況下,第一時間大機率調用的是最底層的肌肉記憶。
但是,這個時候:
右腳踩過去,左腳卻也在。
然后:要麼,踩錯了。要麼,一瞬間的恍然失措,錯過了最佳時機。很少有人能夠在沒有系統訓練的情況下,同時擁有那種隨意切換的底層肌肉記憶。尤其在緊急的時候。
駕駛這件事容錯率很低,能確定性高一點就高一點
換句話說,風險收益比沒那麼高。
稍微聊下,為什麼在競技領域這又變成了必備技能。是為了每一分每一秒都榨干輪胎的抓地力。
籠統的說下,沒那麼準確。把輪胎的抓地力比像成一個圓。這個圓的半徑就是抓地力極限。在矢量上可以分給前后左右分別用,但是無法超越總量。(其實是會隨著溫度、路面、磨損等因素動態變化的)前面用多了(加速),后面就用得少了(減速),左右用得多了(轉向),前后就用得少了(加減速)。
而,跑得快的關鍵是:
讓前后左右的「矢量求絕對」時,盡可能的一直維持圓的邊緣。
如果一只腳來控制剎車和油門,要油門完全釋放才能取踩剎車。哪怕腳速再快,也會增加從純減速到純減速的轉換時間(在圓的內部晃蕩的時間)。
兩只腳來操作的話,剎車抬完的同時,油門剛好全開。讓下止點到上止點的過渡時間盡量短。從加速到減速的轉換也同理。這樣,維持在圓的邊緣的時間就更長了。
以上純前后的轉換是雙腳操作的作用,縮短過渡的時長。再加上左右的360轉換,才真正解鎖雙腳操作的全部意義。即上文說的:
一直讓輪胎的抓地力,一直在「圓」的邊緣游離
大直道,全油門加速。抓地力在圓的上止點。入彎,油門抬完的同時,剎車已經踩到臨界點。瞬間過渡到下止點攻往向Apex點,抬剎車的同時打方向,剎車抬完車頭剛好指向出彎的線路沿著邊緣向左右止點過渡回方向的同時,加油出彎。方向回完的瞬間,車輛擺直,油門剛好全開。沿著邊緣從左右止點向上止點過渡
這些,沒有左腳剎車的話,都不成立。
好了,暫時想到這些,下回聊。